重庆著名景点简介(重庆市区景点分布图)
重庆,别号“山城”,又有“雾都”、“火炉”之称。自周慎靓王时期(公元前316年),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原名,巴郡城,也曾以“楚州”、“渝州”、“恭州”等为名。
公元1189年,宋孝宗封赵惇(dūn)于恭州,为恭王;同年,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赵惇在恭州,先封王、后继帝,是为“双重喜庆”,故将“恭州”改为“重庆”。此后,重庆一名,沿用至今,已长达830多年。
南山一棵树观景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半山腰处,与重庆主城区隔江相望,是围绕一棵大树形成的一处视线开阔的观景台,日观重庆风貌,夜览山城美景,是重庆都市旅游的必到之地。
图源 | 图虫创意
奉节白帝城
图源 | 图虫创意
有没有令你为之惊艳?
以下就是我们评选出的10处入选文物古迹和7处备选名单,可以说基本涵盖了重庆的文物古迹精华。
平顶山可谓是真资格的老公园了。秋日,沐浴在平顶山的暖阳下,喝喝茶、散散步、看看江景,都是极好的。
图源 | 重庆来福士
渝北印盒统景
真想立马出发
年平均气温6—18℃
NO8:鸿恩寺
雪宝山镇位置:重庆市开州区
得乐森林小镇位于南门镇东阳村
懂得健康也是一种时尚
将山中药材与山间土鸡结合烹制
快来一探究竟吧
视野开阔,风景极佳
在重庆没有拍照的旅行
已成为了当下出游项目的重中之重
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花椒鸡,一只鸡要用掉半斤花椒,鸡肉渗透着浓浓的花椒清香,鲜香麻辣入口,嚼劲滋味十足。
入选理由:宋末四川人民抗蒙运动的见证地,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柱,蒙古大汗蒙哥在此战死直接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被称为“上帝折鞭处”。
龙头嘴森林公园
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入选理由:重庆古镇代表,周边山水风景优美。
松果、草坪等元素
铜梁安居古城
人间美味
汤圆面搓成圆球或长条下锅油炸
都知道,看重庆夜景去“一棵树”。在“一棵树”的露天观景台上,吹着山风,渝中的夜景近在咫尺,随意摆弄相机,即可让大片呈现。
巴滨路
阿依河发源于贵州省务川县,向东北进入重庆市彭水县境内,经长旗坝、舟子沱、三江口,由万足乡注入乌江。全长13公里。对游客开放项目有:峡谷听音、竹筏放歌、曲径探幽、碧潭戏水、情定苗寨、浪遏飞舟。
丰都名山
肯定还有许许多多来自你们家乡的美景,
电话:
说到南山,估计每个重庆本地人都去过。巍巍南山,悠悠历史,千年重庆城的演变和发展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印记,如涂山寺、老君洞、南山植物园等。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
洪崖洞
在长寿湖景区,湖边的水杉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红火,与碧水蓝天互为映衬,美不胜收。长寿文旅 供图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原名白崖场,因白岩寺而得名,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狼藉天涯时,曾在此地的白岩山上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因此后人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将白岩场改名龙隐镇。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车站沿线,正好位于悬崖绝壁之间,同时列车两旁还种满了鲜花和绿植,列车就行驶在花丛之中,形成了绝美的画面。
虽然此角度洪崖洞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但灯火勾勒出的轮廓却与身后的高楼形成反差,成就了更加魔幻立体的视觉效果。
重庆市郊最近、最大的溶洞——张关水溶洞
是夏季避暑的理想之地
1、宝顶山摩崖造像
文保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钓鱼城遗址
巽寮湾旅游攻略自由行
文保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湖广会馆
文保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理由:重庆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台院建筑代表作,移民文化代表性遗存,“湖广填四川”的实物见证。
4、重庆古城墙
文保级别: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门、人和门及城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城墙未纳入文物保护。
入选理由:拥有宋明两代城墙遗存,我国规模最大的山城城墙之一,宋代重庆城是南宋四川山城防御体系核心。
5、白鹤梁题刻
文保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大全自驾车旅游(旅游景点大全)
6、白帝城和白帝城遗址
文保级别:白帝城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石宝寨
文保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黄山抗战旧址群
文保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文保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重庆人民大礼堂
文保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丁房阙—无铭阙(忠县)
2、独柏寺正殿(潼南区)
3、老鼓楼衙署遗址(渝中区)
4、张桓侯庙(云阳县)
5、北山摩崖造像(大足区)
入选理由:价值极高的石刻造像,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6、双桂堂(梁平区)
7、龚滩古建筑群(酉阳县)
1、本名单的选择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苏州旅游景点大全图(苏州适合团建的景点)
2、本名单的评定得到了网友 向立林 的指导,特此致谢。
3、本文配图均来自重庆市文旅委官方网站,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4、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和公众号“巴蜀风物志”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