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旅游网

厦门鼓浪屿攻略自由行(鼓浪屿旅游攻略一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厦门鼓浪屿攻略自由行,以及鼓浪屿旅游攻略一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厦门鼓浪屿旅游攻略
  • 2,史上最全鼓浪屿介绍!看了这篇不用再做攻略!

厦门鼓浪屿旅游攻略

厦门,这座被誉为“鹭岛”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美丽的景点。而其中最迷人的地方,非鼓浪屿莫属!作为厦门岛的一个小岛,鼓浪屿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鼓浪屿攻略,跟着这四步,让你轻松玩转厦门最美小岛!

第一步:乘船登岛,开启鼓浪屿之旅!

在厦门岛的码头,有多个航线通往鼓浪屿。选择一家靠谱的船公司,购买船票,大约十几分钟的船程,就能抵达鼓浪屿了。登上船,感受微风拂面,眼前的厦门岛渐行渐远,你的鼓浪屿之旅正式开始!

第二步:漫步海滨,享受无敌海景!

一踏上鼓浪屿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丽的海景。沿着观音山路慢慢向前,你会发现一幢幢欧式风格的建筑,街道两旁植被丰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照在地上,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沿着海滨走,感受海风拂面,沙滩上的人们嬉戏玩耍,海浪拍打在礁石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

第三步:探索小巷,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鼓浪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小巷中漫步是体验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方式。沿着小巷穿梭,你会发现许多别具一格的店铺,有流行时尚的小店、古色古香的书店、诱人的小吃摊……逛逛手工艺品店,选几个精美的纪念品,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第四步:品尝特色美食,满足味蕾享受!

鼓浪屿的美食丰富多样,有特色海鲜、小吃、美味糕点等,让人垂涎欲滴。在大街小巷中,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厦门特色小吃,如沙茶面、海蛎煎、鱼丸汤等。这些美食不仅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这座城市的品味。

鼓浪屿,作为厦门的明珠,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每一步都值得你慢慢品味,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别样的风景。快来游玩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美丽的小岛!

史上最全鼓浪屿介绍!看了这篇不用再做攻略!

一个喧嚣的秘密花园

1.98亿年前,当鼓浪屿还是一片燕山晚期形成的中粒花岗岩时,它绝对想不到日后的盛名带来的幸福与烦恼。人类的野心带来了几百年的全球化运动,最终在中国闽南海域的这个小岛留下了一片秘密花园。

7月8日, “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一。

和所有的寒门逆袭一样,鼓浪屿如今名满天下,人山人海,不知是否更怀念自己曾经作为一个“圆洲仔”的小确幸时光。

宋朝 诨名“圆洲仔”

所有的热闹都是从一片寂寥开始的。

在宋朝以前,鼓浪屿不过就是一个大海中与寂寞为伴的荒凉小岛,直到一位李姓渔民的到来,拯救了它的孤独。

本来住在对岸蒿屿的小李同学,在出海打渔的一天,忽遇狂风暴雨,船只被吹到一个荒凉的小岛上。

这个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海滩,

“又是圆,又是沙的,那就叫它‘圆沙洲’吧?

小李为了暂时躲避风浪,无奈在岛上住了下来……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嵩屿、东屿上出海打渔,被风雨逼迫过来躲避的渔民越来越多……人多好办事,人们便在鼓浪屿西部鸡母山向北的一条小河河畔,修建房屋,定居下来渐渐就形成了“李厝澳”聚居区,也就是如今“内厝澳”街区。

如今的“内厝澳”码头

明朝 大名“鼓浪屿”

“圆沙洲”仿佛小李们的桃花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只是有一个问题比较烦恼,每到涨潮,西南海边都有如擂鼓般震天的声响,很是吵闹。

涨潮时,擂鼓震天的“鼓浪石”

人们后来发现在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由于长年累月被海潮拍击,中间被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便会隆隆作响,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为“鼓浪石”。

明万历年间,泉州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题刻“鼓浪洞天”。

日光岩题刻“鼓浪洞天”

这个小岛,也因此有了一个新名字——“鼓浪屿”。

名字起的好,人生便成功了一半。要不“起名馆”的生意那么火。

这里记着一个猛人未竟的梦想

隔海相望的台湾兄弟,已经被荷兰人霸占了38年。此时出现了一个猛人叫郑成功。他收拾父亲的旧部,招兵买马,很快便招募了数千人,一支军队便组织起来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7年,郑成功移师厦门,乘船来到了鼓浪屿。

在鼓浪屿日光岩的附近,(没错,就是按个题有“鼓浪洞天”的地方,)有个石砌的寨门,郑成功就在寨旁设立了一个水操台。水操台的前面,就是现今龙头街至永春路一带,当年是一片银色的海滩。

如今白色银滩

当海水涨潮时,战船可从大海中直接驶进来。郑成功就伫立在水操台上,发号施令,指挥着操练着他的水兵。如今,鼓浪屿仍保存着当时的水操台和石寨门。

日光岩日出

睹物思怀,要知道,他收复台湾,是为了作为抗清的基地,实现光复中原的梦想啊。光复中原,当时也叫反清复明,这个大家都知道,梦想最终没有照进现实。

狼来了之后……

不过大清王朝也终将走向它的末路,如一做着繁华锦梦的笼中之鸟,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来了。

1841年8月,英军借鸦片战争之际强行占领鼓浪屿,这一来便赖着不走了,直到1845年才正式撤军。期间,1843年,鼓浪屿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鼓浪屿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把台湾占领之后,更是对隔海相望的厦门觊觎不已,清朝政府只得寻求“国际保护”,请各列强帮忙“兼护厦门”。各个帝国主义便一起联合策划了所谓的“鼓浪屿万国公地”。

好么,为了防一只狼,引来一群狼。

到1902年,鼓浪屿正式沦为了公共租界,成了各国列强的游乐场。德国、美国、法国、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鼓浪屿成了“万国建筑博览”

这里诞生了中国的很多传奇

西学的到来,对岛上的人也是一种启蒙

传教士来了,他们创办福音小学(鼓浪屿最早的西式学校)、“怀德幼稚园”(中国第一所幼儿园)。

国内最早的女子学校——毓德女子学校也被建了起来。这里曾经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女性牧师何恩及、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

出生于鼓浪屿的林巧稚,留学回国后,是中国第一位北京协和妇产科主任的女医生。

林大夫一生接生了5万多婴儿,自己却终身未婚,没有子嗣。

鼓浪屿,竟然是中国现代足球最早的发祥地。

曾经的英华书院

1898年,英国传教士在鼓浪屿创办英华书院,创办不久,即成立了英华足球队。

它深得英伦足球之精髓,因而也经常在“番仔球埔”(今鼓浪屿人民体育场)与岛上洋人组成的球队比赛,岛上居民时常围聚观看,称之为“脚球”比赛。

曾经的英华足球队

之后球队还曾远征台湾及东南亚,屡战不败,威风八面。这堪称中国现代足球的萌芽啊。

如今,以老鼓浪屿人为班底的英华校友足球俱乐部仍经常组织球队与香港、台湾、菲律宾各地球友进行切磋互访、乐此不疲。

“新中国最健康的人”马约翰

在鼓浪屿,还有一个传奇。被毛主席誉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的马约翰就出生在这个岛。“动是健康的泉源”便出自他口。他从小便是运动方面的天才,还曾作为国家田径队主教练待队出征奥运会。

马约翰指导学生体育训练

后来,他在清华大学任教长达52年,怪不得现在的清华学子都号称“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有榜样啊。

现在鼓浪屿上还建有马约翰广场,旅游的小伙伴们上去跑两圈吧。

鼓浪屿幽静的小巷中,时而可听到钢琴的美妙旋律

从1913年,第一架钢琴进入鼓浪屿后,这里便成了钢琴的天堂。当时在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仅一万多人的小岛上,就曾有500架以上的钢琴,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琴岛”啊。

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里的古钢琴

岛上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比如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周淑安、全美荣誉金钥匙奖获得者李嘉禄,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和许斐平等等。

老房子是鼓浪屿的魂儿

鼓浪屿的老宅特别多,它们往往隐藏在小巷深处。

比如漳州路上几棵高大的玉兰树下,那座结满蛛网的老屋就是作家林语堂的婚房,只有后花园里丛生的杂草和精灵般的流浪猫,在凭吊当年穷书生与富小姐的爱情故事。

典雅的红色砖楼

而在鹿礁路一座典雅的红砖楼前,榕树的枝叶肆意伸展着,如果没有提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侵华日军曾在那里签下了投降书。

鼓浪屿的富有各国风情的老别墅

1841年,尤其是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后,来岛上通商的外国人、闽台富商、华侨渐渐增多,当年房产投资意识或许不像今日,不过鼓浪屿的确是宜居之地。

于是,这些文化精英们纷纷把这里作为定居或暂居的首选之地,岛上才开始出现异国风情的各种建筑,这里便形成了国际化的居住型公共社区。鼓浪屿现存的建筑,有70%左右却是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其中95%是侨房。

如今,鼓浪屿成了国际化的居住型公共社区,最有名的“中国第一别墅”——黄家花园

第一别墅黄家花园

它的建造者黄奕住来头不小。他原籍泉州南安,自小下南洋闯荡,从剃头匠到货郎,行商到坐贾,开商行到搞国际贸易,直到成为印尼的四大糖王之一。在上海创办的中南银行还曾获钞票发行权。

据悉到1935年取消私人银行钞票发行权时,这位仁兄开动“印钞机”发行的钞票额仅次于中国银行,其财力堪称“富可敌国”。

▼中西建筑风格融合最好的——海天堂构

中西融合的海天堂构

它的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前后两侧的楼宇,又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虽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

这种建筑风格在洋派建筑比比皆是的鼓浪屿不多见。

海天堂构的建造者是晋江籍菲律宾华侨黄秀悢及其同乡好友。黄秀悢出生于中国传统的耕读世家,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在1921年建造海天堂构之前,他可是已在海外奋斗了20年之久啊。

▼最有趣的猫头鹰楼——亚细亚火油公司

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完全是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中,代表性的清水红砖墙及哥特式尖券拱窗。

猫头鹰楼

因其院门顶部和窗户大量采用了猫头鹰纹饰,故鼓浪屿人称其“猫头鹰楼”。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家实体书店,是登岛后文艺青年的必去之地。

美食来袭,做一只优雅的吃货

鼓浪屿上除了人文建筑,当然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与充满小资情调的精致小店。

最正宗的馅饼——喜林阁茶饼铺

这是一家静静守护了琴岛两个世纪的老字号,老师傅按照古法钻研调配的绿豆馅饼,试吃一个,用心研磨的绿豆甜而不腻,清香可口。

绿豆馅饼

独树一帜的小店——潘小莲酸奶

潘小莲酸奶店名字是以老板的小女命名,主要经营各种酸奶和少量椰子饼。

潘小莲的装修风格在岛上可谓独树一帜,店里所有的画都非印刷品,店铺门脸设计很大胆,拱形的门和拱形的外卖窗口,镶嵌了美丽的玻璃,门口的绿色植物更是葱郁。

最具特色的鱼丸店——林记木担鱼丸

现如今的林记木担鱼丸,是鼓浪屿上最具特色的鱼丸店,属鼓浪屿四大小吃之一,誉称厦门第一纯手工打制的鲨鱼丸。

纯手工打制的鱼丸

从1941年林玉森老人创下第一碗开始,便严格坚持传统纯手工打制,经过三代人的打拼与传承,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特色小吃了。

中华老字号——黄金香肉松

灿若黄金,味道香鲜的“黄金香肉松”

“黄胜记”算是厦门最具知名度的中华老字号,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创始人黄知江,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提着竹篮,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来到鼓浪屿沿街叫卖。

眼见都市繁荣,生意兴隆,便萌生留居鼓浪屿开店的念头。我们也因此能够吃到这灿若黄金,味道香鲜,无与伦比“黄金香肉松”。

霸气占道的小摊——叶氏麻糍

这个小店的霸气之处,在于它是岛上唯一可以占道经营的小摊。麻糍全是老板“手工制作”的。

满口香糯的叶氏糍粑

“用金属小刀把糯米团撑开成口袋状”,再塞进“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随手捏成丸”,最后“在芝麻里滚一下”,“熟练”的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再一尝,味道满口香糯!

家喻户晓的明星美食——189号龙头海蛎煎

这个189号海蛎煎可是上过很多电视、杂志、报纸的明星美食。海蛎煎本来是台湾农民在吃不饱粮食时发明的一种美食。

入口微腥,细品味道鲜美无比的海蛎煎

做法简单来说,是在加水后的番薯粉里拌入海蛎、蛋、葱等材料煎制而成。入口微腥,细品味道鲜美无比。

岛怕出名,人怕撞

无需“世遗”盛名加身,鼓浪屿已经足够出名啦。

迫于无奈,1993年初,厦门出台了”只准出,不许进”原则,严控鼓浪屿人口。这便是后来经常被提起的“人口减法”政策。

游客的激增,也让小小的岛屿经受考验。常住人口减少了,游客可是只增不减。日光岩顶常年站满了人啊。

2014年,鼓浪屿出台了调控方案,将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分流到不同码头进岛。这一方案执行颇见成效。

如今,申遗成功的鼓浪屿,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小岛保护的责任更重啦。

一座小小岛屿的成名与绽放,不仅因为岛上自然环境的天然优势,还有历史机缘的巧合碰撞及岛上居民的自我成长奋斗。

-END

-文章| 地道风物

-图片| 来源网络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