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假期旅游网

北京到浙江沿途景点(浙江到北京快递几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到浙江沿途景点,以及浙江到北京快递几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暑假亲子自驾游-第三十四天-回到北京-总结篇
  • 2,厘清中国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脉络
  • 3,老外荷兰豆之旅:1700公里!骑遍浙江,打卡所有亚运场馆

暑假亲子自驾游-第三十四天-回到北京-总结篇

​​​

早上在邯郸冀南酒店早餐,很丰盛,吃完饭整装出发,直奔北京。一路高速,到了房山界,让所有车下了京港澳高速。后来才看明白,原来是高速断路,应该是前段时间的洪水闹的。路边很多水都快跟路基一边高。工程车在清理垃圾。

车流沿国道又回到高速上,到了北京四环路,走走停停,终于到家啦。

这一路北京出发,行经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肃,陕西,河南,河北,14个省或省级自治区,又回到北京。没有去海南岛休整,省时7天;没有去成都,省时两天。

游历了两个省会级大城市,济南和西安;三大海洋,黄海,东海和南海;德天跨过瀑布;广西贵州大片丹霞山;N个古城区,泉州,潮州古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等;4大雪山群,梅里雪山,达美拥雪山,格聂神山,雅拉神山;川西北甘南四大草原,塔公草原,九红草原,黄河草原,若尔盖草原;品尝各地美食无数。

总结下此次行程:

4个人,一大一老两小

1台车,形单影只

34天,10163km

踏上草原 没入花海 穿越丹霞 徒步村野

翻雪山 战酷暑 望层山 赏大海

迎着日出 披挂星辰 驱犊返 带禽归

站在万家灯火前 看着我的烟火人间

至此:2023暑假自驾行程圆满结束

小词一首,献给关注到我此次行程的朋友们:

卜算子 - 游历天涯

绿水映白山,浩瀚心飘渺。山涧流云去右左,群雁盈盈绕。

展翅望随心,君愿年华好。游历天涯梦一生,小院杯茶笑。

记录美好

拥抱自然

父与女

厘清中国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脉络

厘清中国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脉络

——读《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

作者:孙树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2022年年末,由OpenAI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横空出世,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极大兴趣。支持者有之,亦不乏反对者。由于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挑战了人类的能力和认知,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将会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存在很大的危机感和不可预知感。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关乎它的能力和前景,还关乎人类如何使用它。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的出现使人们有如临大敌之感,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林军岑峰著人民邮电出版社(七月光明书榜上榜图书)

从发展脉络上看,人工智能是一个较为传统的领域,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是一个新兴事物,只不过前期没有引起社会如此大的关注。早在1956年夏天,在美国达特茅斯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就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次会议也被看作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如此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只不过这期间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不同时期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稍晚了一些,但也并没有晚太久,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在学术领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大量学者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要向哪里去。由林军和岑峰合著的《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按照时间演进顺序,以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抓手,人事交融,以事寓理,以鲜活的笔法重现了我国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历程。这本书有助于新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及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前期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会使一般公众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认识,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从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开始,模式识别、专家系统、计算理论、计算视觉、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声图文组合、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等后期不同的研究方向,构成了1979年到1993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简单图景,两位作者在书中对上述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回顾。

现在商业机构推动的人工智能研究更侧重于商业应用,但我国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科学家多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们在计算机诞生之后把计算机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解决研究中的现实问题。例如,数学家吴文俊利用计算机进行机器定理证明,并开创了“吴方法”。但吴文俊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位数学家,机器定理证明只是为数学研究服务的,他认为自己研究的是“数学机械化”,并不是“人工智能”,以至于有学者邀请他为人工智能研讨班作学术报告时,他婉拒了邀请。

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数学、心理学、逻辑学、模拟识别、系统工程等很多学科。人工智能的这一性质也要求不同领域的学者都投入其中,或者在某一方面作出贡献。在钱学森的著作《工程控制论》中,就有不少关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图像识别的内容,只不过钱学森没有把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去研究。书中也提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科学学者,他对中国非常友好,并且对中国文化非常仰慕,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司马贺。1994年司马贺被聘为中科院外籍院士。他在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真是令人瞠目结舌!1975年,司马贺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贡献获得了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图灵奖,不过此时他觉得计算机领域太没挑战了,就去研究心理学,于是又拿了心理学领域的三个重要奖项: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和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当然,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经济学老本行,并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6年3月,我国启动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就是广为人知的“863计划”。在“863计划”中,信息领域有一个主题是智能计算机,代号“863-306”,通过对智能计算机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智能接口、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更有价值的是,这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今天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863计划”功不可没。例如,在当时人才和资金都很缺乏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克服困难研制出超级计算机“曙光一号”,显著缩小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后期又在“曙光一号”基础上推出了“曙光1000”,为曙光的商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人工智能似乎更多的是商业机构在推进,但实际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为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等都在人工智能的某一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例如,20世纪80年代在筹建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四大金刚”、自动化系的“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等学者合力一处,为今天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一枝独秀奠定了基础。又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声图文”概念,即利用计算机进行声音、图像和文字的智能计算和识别,这让哈工大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

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初期,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很多人觉得“机器怎么会有智能呢”,因此需要在哲学意识形态上进行辩论。这也导致很多研究者不用“人工智能”这一叫法,而是采用不易引起误解的“智能模拟”一词。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过程,显著影响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和进程。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这一技术很有可能改变我们社会的架构和运行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引发革命性改变,并对社会、法律、哲学、道德和精神层面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工智能发挥正面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我们或许无力也无法拒绝人工智能,但我们要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6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老外荷兰豆之旅:1700公里!骑遍浙江,打卡所有亚运场馆

“下个星期

我要再更新一个

关于我们计划亚运骑行的视频,

在此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建议。

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天探索的

一个特别好玩的骑行路线......”

这是一位金发碧眼高鼻梁,却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小伙在他社交平台上的一段视频开场白,最近不少网友通过账号名为“荷兰豆骑行中国”的短视频领略杭州以及周边的大美风景。该账号的管理者是两位家住绍兴柯桥的荷兰小伙,两人用骑行的方式探索每一座城市,来到浙江后,准备继续沿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浙江的山水风光。

荷兰人在浙江

Tomas(托马斯)是“荷兰豆骑行中国”账号的运营人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他来中国已有5年时间,在浙江也生活了近3年时间。

“5年前来中国的时候,一开始是在北京学习了一年中文。我喜欢骑行去探索不同城市,在荷兰老家的时候,我经常会制订长途骑行的计划,从荷兰到巴黎,到罗马。记得骑到罗马的路线要经过阿尔卑斯山,那段旅途我和朋友们骑了17天。北京对我来说不太适合骑行,来到浙江之后我发现,在这里无论是从哪里出发,骑行一小时就在大自然里了,有山有水特别漂亮,所以我决定在这里重拾我的骑行爱好。

目前Tomas已经解锁了杭州萧山楼塔古镇、富阳龙门古镇、绍兴安昌古镇、诸暨香榧森林、金华诸葛八卦村、兰溪游埠古镇等多个周边打卡点。最近,他们计划用1700公里打卡全省所有的亚运场馆。

用1700公里打卡全省亚运场馆

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家住柯桥的Tomas说,他曾骑到柯桥羊山的攀岩中心,发觉体育馆特别漂亮,连场馆周边的乡间小路也都别具特色,于是萌生了打卡所有亚运场馆的想法。

本届亚运会是覆盖面最广的一届,除了杭州一个主办城市外,还有5个协办城市,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而“荷兰豆”要打卡的就是56个竞赛场馆,几乎是要骑遍全浙江。“之前我们在浙江骑过最长的路线是不到1000公里,这次估计是1700公里,我们还需要拍摄,所以大概需要2-3周的时间。但浙江的古镇、乡野、古村落实在很吸引我,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可以把浙江的美景一次性看个够。”

说到对于即将开启的旅程最大的挑战,Tomas用特别地道的话说是“三伏天”。“我们计划是在8月中旬,正好赶上‘大暑’,虽然已经感受过浙江的夏天有多热,但三伏天骑长途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一路上要及时补充水分。希望路过乡间小路的时候,看到我们的市民们可以为我们打打气。”Tomas提到,在浙江骑行这么久,每次骑行过程中遇到热情打招呼的市民也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对浙江山水的热爱溢出屏幕

从Tomas的视频中不难发现,他对于浙江山水的热爱溢出屏幕。他毫不吝啬地夸赞杭州有他见过最好看的城市天际线,虽然来西湖不下四五百遍,但他直言世界上比西湖更漂亮的地方并不多。

他享受与在城市、古镇、山林间随意切换的骑行体验,他说在荷兰的老家四周被水包围,附近没有山,没有江南风情的古镇,更没有城市中心的大自然,因此每每向家人朋友们晒出浙江的山水图后,总会引来一阵羡慕。

“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很特别,但是杭州、绍兴这些城市更适合生活,在这里我的工作和爱好能完美结合,达成平衡。今年11月份我的父母也准备来浙江看看,到时候我也想带他们走遍浙江。”

而谈及饮食,Tomas更是对中国菜赞不绝口。

“我老婆是重庆人,所以必须吃辣,我吃辣也完全没问题。绍兴菜、桐庐菜、衢州菜都挺好吃的。我们荷兰基本上不存在饮食文化,上个周末我带一位荷兰朋友在这附近吃了顿饭,他觉得吃到太多美食了,以前不知道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种类的美食。”

随着账号在网络上走红,Tomas说他很乐意向更多人展示骑行的乐趣。荷兰是个自行车数量比人口多的国家,自行车是阿姆斯特丹和其他一些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在浙江,他发现近些年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但仍然希望能有更多小伙伴加入骑行队伍,不要浪费浙江每一处风光。

本报记者 马碧茹 钟樑

0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最新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排行榜